2017年9月27日,从工信部获悉,《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据悉,该政策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按下了全力奔赴电动汽车时代的加速键,犹如向拥有30万亿产值的传统汽车产业扔下一颗原子弹,全球历史上最大的产业变革拉开序幕。
“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传统车企在中国每生产一辆燃油车,就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钱用于购买新能源积分,比例将越来越高。而每生产一辆电动车,除了获得正常的收益外,还可得到传统车企的补贴。

这几乎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单一国家产业政策,各国最高级别的政要为之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磋商、沟通和协调。它的出现势必在根本性上改变全球汽车产业、全球能源产业的格局。并为未来全球交通产业、AI产业、芯片产业的变局奠定基调。
很多年之后,实现中国梦的我们,回望历史,再评估这一政策时,才会真正发现它巨大的历史意义——电动汽车,才是中国支柱产业升级的入口之战。
战略抉择
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中国最高决策者的战略决定。这一抉择,除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先锋饱受赞誉外,还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汽车产业、AI产业、芯片产业崛起的需要。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国的能源安全依赖通往俄罗斯的几根管道和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几条可怜的航线维系。这种串联式的能源供给方式,只需要掐断其中任何一个点,整体供应就会中断。为保护输油生命线,需要在几乎所有的沿线投入保护力量,这几乎不现实。任何国家只需在中东、新加坡、菲律宾等几个点做点手脚,就会影响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
截止2016年,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3325万吨,按照目前的消耗量,只能维持34天。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消耗石油5.4亿吨,63%靠进口,其中56%的燃油由交通运输行业消耗。
假设中国有2亿辆电动车,每年平均跑1.5万公里,百公里电耗为15度,则每年电动车的整体电耗为4500亿度,仅占整体电力消费的不到8%(2016年中国的电力消费总量为5.8万亿度)。
此外,电力的供应不需要依托外部管道和航线“输血”,在内部呈网状结构,有无数个发电节点,又是循环供应。除非是地毯式破坏,否则不会被切断,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而中国在循环能源的投资总额长期位居全球第一,意味着火电的占比在未来也将会持续降低(当前火电占比为74%)。
突出重围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欧、美、日、韩等汽车行业组织联名致函中国政府,强烈反对“新能源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几经反复。但是,坚定的中国政府依然将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的着地点落在了半年之后的2018年4月1日,而新能源积分的结算,则延迟到2019年开始。
截止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0万辆,中国占到100万辆。今年截止到目前的全球100万辆的销量里,中国占半壁江山,且几乎100%为本土车企所生产和销量。
国家能源局数据,2016年中国建成公用充电桩10万个,累计为15万个。而整个欧洲的总量为10.6万个,美国为4万个,日本只有2万个。
实现电动化之后,智能网联的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强国,在产业链条上,在核心技术上,在人才储备上,只有美国的硅谷能够匹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的优势叠加后,可在竞争中实现反超。智能汽车,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决定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AI技术、芯片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的集中载体。智能汽车的胜利,就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胜利。
当世界最大的汽车国家开始全力推进汽车的电动化的时候,任何车企,只能跟进,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跃迪集团拥有年产能已达13万辆新能源汽车,全程采用机器人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平均每3分钟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销售机构遍布全国,拥有高水准持续供货和敏捷的全方位服务能力,成为了真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领跑者”和“电动警务用车标杆企业”。

跃迪集团秉承“选择跃迪,共享繁荣”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自主独立研发、精益求精的精神,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产品向年轻化、时尚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打造更安全舒适、环保的电动汽车产品。让跃迪电动汽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绿色出行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