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步轩!
一位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
一个儒雅的教授?一个手握权柄的官员?亦或一个精明的商人?这些形象,是陆步轩父母对他的期许,也是陆步轩曾经对自己未来的设计。
然而,都不是。
陆步轩只是一个屠夫,一个卖猪肉的。

卖猪肉这个职业,估计与陆步轩对自己形象的想象也相距甚远。
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好在是在北大,当陆文轩说出这话时,台下学子一片掌声,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
“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对于许志宏这句话,陆步轩当时只是黯然一笑!
卖猪肉的陆步轩,此时正处于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看不到希望。
无论谁告诉他职业不分贵贱,他都不相信。对他来说,那些励志的漂亮话听起来似乎并无意义。
二
陆步轩本来是该绝望的。
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后,又狠狠砸下!
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陆文轩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
在他34岁的年纪,他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开始转型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到了农贸市场的小贩。
2003年,他开始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柴静曾经对他有个专访,问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陆步轩说,现在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即使是社会褒奖他,他仍然感到自卑。

因为当屠夫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可以做,当一个人在年轻时代花了多年时间接受专业训练之后,再去杀猪卖肉,对知识和智力都是一种浪费。
他甚至在书里写,如果认为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的话,为什么不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拔毛专业、剔皮剁骨专业,那样卖起肉来岂不更专业?
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感到绝望。
他依然是认真的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猪肉生意之外,他也笔耕不辍,还写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人生,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
教主一直赞许这样的话:人生最宝贵的,还真不是豪车洋房,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失望。
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陆步轩卖猪肉的同时,有一个和他极为相似的人,正在远方注视着他,并向他伸出手来。
他就是陈生!
陈生是陆步轩的师兄,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
然而不到几年时间,不安现状的他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辞职下海,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卖酒和饮料,成为一名商人。
真正让陈生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是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
“当时所有人都在不可思议和批评,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我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当我决定卖猪肉时,我说一定要卖出北大水平。”陈生回忆说。
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肉,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

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
那些命运给他的磨难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财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
陆步轩再也没有自卑感了,他说了: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
四
2016年,北大屠夫又出手了!
陆步轩再次起飞!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壹号土猪登陆天猫,将成为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

这次,陆步轩要赶猪肉上网卖,做北大屠夫做的事情!
这一年,陆步轩50岁,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陆步轩自信从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50岁的陆步轩,已经从“抹了黑”的羞愧,变成“不丢人”的激情;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今天的“屠户大王”,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成长的正能量,在京12家店铺的“大排场”,更是引来众人驻足喝彩。
五
人的一生很漫长,站在人生的某个特别的位置上,我们常常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这辈子就要这样庸碌地过下去?
人生需要扛过去,扛过去,才能胜利。即使失败,也是虽败犹勇,因为你是自己的英雄!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归根结底,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深不见底的绝望,经历过别人的冷眼耻笑,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悔恨,才能成熟和强大起来。
一切的磨难,最终都将成为财富,《肖申克救赎》里说过: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穿越绝望,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