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网站导航
首页公司简介车型库产品供应公司动态联系我们


扫一扫进入移动商铺

公司动态

吉利 | 刘丹丹,在装置艺术中探求互联网的“另一面”

时间:2018/11/30 浏览量:5631






在过去,艺术总是与科技同行。曾经,平面的绘画是艺术的主流,但照相机的出现,使人们重新思考对艺术的界定。如今,科技与艺术彼此推

动,更是发展出新的形式,比如空间装置艺术。


也许你还不了解什么是空间装置艺术。


作为一名空间装置艺术家,刘丹丹是这样解读的:


“空间装置艺术以空间加上一些材料内容构成,会不同程度地给予观众浸入式的体验,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艺术家,刘丹丹密切关注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并将她的观察和思考表现在作

品中。将科技、社会与艺术融为一体,是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破而后立

探索自身更多可能


先后取得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学士、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刘丹丹这些海外的学习经历,造就了她广阔的艺术视野。



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迷茫自己究竟要学什么,因此探索自身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过程。


“美国的艺术教育是建立在一个批判、怀疑的理论基础上的。”她总结道,“中间你可能会怀疑,现在所学今后能如何发挥作用?这个怀疑的

过程将重构你对艺术的认知。”


当充分探索自身,对自己有了相对更完整的认识之后,破而后立,重建自己的艺术体系。这个过程对培养艺术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

式。”


回顾自己在海外求学中成长的过程,刘丹丹对此深有体会。


很多人对艺术的认知仅局限于绘画,但绘画仅仅是艺术的冰山一角。本科学习期间,刘丹丹所学也是绘画。但是,老师并不会让学生拘泥于绘画这一种形式。大家会做很多不同的探索,包括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经历了怀疑-批判-重建的过程之后,她终于认准了自己的方

向,专注于装置艺术的创作。


思考从未停止

她关注网络时代下的女性人群


以装置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势必要对所用材料和空间有强烈的感知和预知能力。刘丹丹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绘制草图,而是在脑海中呈现

出整个作品大致的模样。她的制作过程更像是组合一件产品,一部分、一部分有条不紊地完成,有如工匠般专注。


“我体会到在工作室心无旁骛打磨作品的必要性,以及真正沉浸在作品中的痛苦和愉悦。”


艺术创作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索和实验。虽然刘丹丹起初从事了一份全职的工作,但是她从未停下探索作品形式和内容的脚步。


她觉得,几年的工作经历正好是一个缓冲期。所谓的平衡艺术与生活这两方面,缓冲期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这种思考的状态从未停止。


刘丹丹和她的作品


“艺术家要密切关注现在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陷入闭门造车的状态。更要具有敏锐的嗅觉,细细体会这个世界的变化趋势。”


正因如此,她的作品目前聚焦于探讨中国年轻女性在网络文化中的一些行为表达,和对自我的认知。


随着直播、小视频等互联网载体的兴起和发展,女性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十分容易被物化。她觉得,未来会有更多虚拟的产品出现来满足大家的

生活。但是随着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的思考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现在诞生了一些虚拟的“网红”,是用3D技术做出来的少女形象,甚至可以任意改变容貌,却能够给予人们对于视觉或听觉上的满足。加

之以AI技术,她甚至可以与人们交流互动。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习以为常之后或许潜在的道德挑战就会被激发。


刘丹丹认为,作为女性更应该在这个时机之下重振自己的身份。基于这一思考,她所构建的艺术空间更私密,比如女性的卧室,或者人们通过屏幕看到的直播环境。浏览器和鼠标箭头是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元素,能够迅速将观众引导入互联网的环境中。她的装置中还会使用到一些屏

幕类的东西,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让观众联想到在互联网中的沟通关系。



“对于我来说,观众其实是我作品的一部分。只有当我把人带进来,或者是观众自发地进入,作品才趋于完整。”


的确,当你进入她的艺术空间中,你会不由自主地重新审视自己与互联网的关系。若暴露在镜头之下,我该如何自处?网络所构造的这个虚拟

世界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互联网又是如何改变了我们?


这正是刘丹丹装置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引起共鸣(shared consciousness)。


与时俱进的艺术

不拘泥于形式


现在,艺术的发展和科技、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作动态的艺术,并与现代科技,如AR、VR技术相结合,甚至利用机械或机器人去绘画。近日,一幅由AI绘制的名为《埃德蒙·贝拉米肖像》的画作,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3.25万美元(约合300万元人民

币)的价格售出。这些都在挑战着艺术的边界和人类创造思维的极限。


由AI绘制的《埃德蒙·贝拉米肖像》


刘丹丹认为,也许在未来有更多的新材料和新科技的产生,甚至视觉的审美将不再是装置艺术的第一需求,欣赏装置艺术不再只是三维的感

受,还将成为通感的体验。


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前卫的艺术作品?


刘丹丹给了我们一个小建议:“如果不能从内容上理解艺术作品,那么至少可以从视觉上尝试去欣赏它。也许作品中有你认为和谐的色彩、有

趣的形体,又或是奇怪的材料,再从这些'外在’的因素,尝试去联想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互联网的世界瞬息万变,对此极度好奇的刘丹丹,一直在捕捉着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和瞬间的感受。


也许她的下一个作品,会尝试新的形式,表达她对科技新趋势的思考。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电动汽车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VIP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动汽车网 业务咨询:15658057296
电动汽车网(2014-2025)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电动汽车网 手机站 m.cnev.cn
备案号:浙ICP备15032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