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里,丘吉尔的言行曾经引领着一群人,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他伟大的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坚信只要所有人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事无巨细地考虑,做出最佳决定,我们会再一次证明我们能够保家卫国,驱散战争的阴霾,不为暴政所侵,即便要孤军奋战,打一场持久仗。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决心。”

温斯顿·丘吉尔,一位雪茄不离手的胖子,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位宽容而幽默的演说家,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而在明天,有一部关于丘吉尔的影片即将上映——《至暗时刻》,它将以另一种姿态重现那段封尘75年的历史。

你会从这部电影中得知,这位战时领袖登上权力宝座的过程远非人们想的那样顺利。当时,接替张伯伦,丘吉尔并非第一人选,因为丘吉尔在保守党眼中并不受欢迎,他们认为这个经常抽雪茄的胖子“粗鲁冒进、难以交往。”

在英国到了“命运攸关”的时刻,丘吉尔临危受命成为新首相,开始与大英帝国“同呼吸、共命运。”
这一年,他已经66岁。
在丘吉尔出任首相的第3天,他发表了著名演说,取得了下议院381票支持、0票反对的绝对支持。
当20多万英军身陷重围之时,丘吉尔仍然对内阁成员说:“无论敦刻尔克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必须战斗下去。”并下令“发动机行动”正式启动。
于是便有了8天里,英法比联军撤回33.8万人的敦刻尔克奇迹,被誉为人类战争史上“败而不败的奇迹”,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
这些数字,成就了一次历史奇迹,但伟大不止于此,丘吉尔还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以掌握12万多英语单词数量而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最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看似激进勇莽的他,是如何奉行真正的骑士风度,团结一个国家,为自由理想而战的?
我们无法忘记他的那句话:“哪怕困难重重,我照样突破。”
我们坚信人生的意义,应该超越数字所限,才能创造无限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哪怕是至暗时刻,我们也会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