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如果从太空传来外星生物信号,中国可能第一个听到!
时间:2017/12/4 浏览量:4184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可能在未来一万年中,
人类仰望的星空依然空洞、寂静。
但或许我们明天醒来,
月亮一样大的外星飞船就停在轨道上了。”
对于太空,我们永远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在《寰行中国:文化桥梁》纪录片,
第三集“走向太空”中,
从太空之眼到月宫,桥梁不仅是一种建筑,
它也是知识和理解的象征。

在喀斯特地形的贵州,
不仅有跨越深山峡谷的桥梁建筑,
也有被称为“太空之眼”——
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FAST。

或许你早已从网络上看到过它的照片,
但与其说它是望远镜,
更不如说它是连接地球与太空的“桥梁”。
作为地球上第一个专为接受地外智能生物信息
而设计的旗舰型天文台,
如果下一个十年,从太空中传来外星信号,
中国很可能是第一个听到的!

没有哪个国家对太空的探索,
像中国延续了那么久。
纪录片走进了当地贵州生活的苗族,
“跺月亮”舞蹈表达了他们对于月亮的崇拜,
也搭建起信仰的“桥梁”。
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相信:
他们的舞蹈真的能让月亮升起。


其实不止是传说,早在3500年前,
中国皇帝自称是连接天、地、人的“桥梁”,
从上天获得政治的合法性,是谓“天命”。
而“王”字,还有十分有趣的解读,
三横代表天、地、人,
而贯通于天、地、人,三才的人,
才可以称为真正的“王”。

另外,古代的皇帝还下令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研究星象的运动。
北京的古天文观象台上,
还保留着中国古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它也是无形的桥梁,
让我们有机会接触无垠的宇宙,
连接人类与更广阔的世界。

当然!中国走进太空的探索永远不会结束,
我们的科学家,正通过“月宫计划”,
在对太空旅行的想象和现实之间,
架起了一座真实的桥梁。
科学家模拟月球的生态环境,
探索宇航员在月球上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想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到底怎样生活?
他们的生活,真的会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吗?
这一次,桥梁是通往知识的道路,
也带你领略偏远地区的风俗。
由别克与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打造的
《寰行中国:文化桥梁》纪录片,
腾讯视频、寰宇地理等几十家电视台,
正在热映!
与别克一起踏上“走向太空”的桥梁之旅。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电动汽车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