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信证券、高工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策略会”在深圳福田区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盛大举行。行业内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及业内专家等超400人参加,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新机会。
比克动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博士受邀参与会议,并作“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降成本路径分析”主题演讲。

讲话中,林建博士重点分析了,在经过补贴调整后的2017年,比克动力如何适时调整步伐,以适应动力电池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1能量密度,稳步提升
在能量密度的提升方面,比克动力从2007年开始三元电池的研发。正极材料体系经NCM111、NCM532发展到目前NCM811、NCA的研发,正极材料高镍化后,电池克容量倍增,热稳定match性也随之提高;负极材料方面,人造石墨已到达能量密度提升天花板,比克目前将研发的重点多集中于硅基材料。
2用心钻研,逐降成本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整合全产业链,打通上下游供给通道,加强相互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成本方式。
从单个电池企业来说,制造端的成本最受关注,与多环节有关,比如一次制造合格率、产能规模、容量性能、产品品种、自动化程度等等。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从投料到最终成型,如果一次制造合格率提高,扩大产能,可以达到降成本目的;在电池容量方面,如果容量没有做好,也就意味着无法控制好电池的一致性和提高优质程度。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降成本就是要提高电池设备的自动化。首先,人工不仅成本很高,相较于机器,人工出错率更高。所以,我们可以说提高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是降成本最优异的方式之一。
然而在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为了实现有效的生产,也需要严格控制产品的合格率,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动化生产的价值。而合格率又与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可见,降成本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电池企业需要花费长时间、大精力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