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新能源领域高速发展的一年,政策利好,市场趋于成熟,技术日益完善,挤到行业前列的几家运营商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哪些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让我们一起回顾下。
一、《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时间:9月28日
部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局
主要内容:管理办法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双积分政策历经三年多时间终落地。其是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行业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决定了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新格局,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将步入前所未有的积分时代,大江东去浪淘尽,新的江湖地位将形成。

二、《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时间:12月27日
部委:财政部、税务局、工信部、科技部
主要内容: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实施管理。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时间:1月16日
部委:工信部
主要内容: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影响:管理规定提高了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监管,这将促使企业提高技术,倒逼企业围绕产品品质展开竞争,加速落后企业的淘汰出局。
四、《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时间:3月1日
部委: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主要内容: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较现有水平提高一倍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 2020年行业总产能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400亿瓦时以上的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取决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该行动方案的出台让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同时也将促进企业加大对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时间:3月22日
部委:发改委
主要内容:管理办法包含了项目核准的申请文件、基本程序、审查及效力,项目备案,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申请要按照该管理办法进行项目申报。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江淮大众15家企业的纯电动乘用车新建项目获得发改委批复。而仅有五家企业及产品进入工信部公告,分别是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

六、《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时间:6月28日
部委:发改委、商务部
主要内容:在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制造方面,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时间:4月14日
部委:商务部
主要内容:国家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

八、《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时间:12月29日
部委:工信部、国标委
主要内容: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九、《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时间:12月26日
部委:发改委
主要内容: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基本建成并投入实质性运作,智能汽车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智能汽车基础技术能力稳步提升,核心软硬件系统逐步突破,满足智能汽车综合测试评价需要的测试基地基本建成,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积极成效。车用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度集成式纯电直驱动力系统实现产业化,更好满足智能汽车运行需求。

十、《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时间:8月8日
部委:交通部、住建部
主要内容: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并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